检索词:
检索到 3576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刘(立杰)派
刘立杰创造的唱腔流派。刘立杰(1872~1936),字子英,艺名“木匠红”,陕西临潼人。幼年学习木匠手艺时,经常亮嗓自乐高唱,深辱人们和民间鉴赏家的赞许。22岁即入当地魁盛班(后改华清班),其师虽系无籍无派的平庸老旦,但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气质敦实沉稳,态度安详自然,嗓音浑厚高亢,韵味清醇隽永,尤善演四六句的唱工戏。以致后来能与李云亭同享盛名,并各以不同造就,独领风骚,自成一派。1913年任榛苓社教练,1916年入陕西易俗社并任教练和导演,1925年在三原县自组秦钟社(后易名新声社)。他的得意门生有刘易平、崔晓钟、惠醒秦、姜望秦、汤秉钟等。排演的剧目有《中牟会》《贺家坟》《鲁相拔葵》《子平别解》《双烈女》《骂孝子》等。创演的代表剧目有《八义图》《李陵碑》《取都城》《豫让剁袍》《日月图》等,其艺术风格自成一家。刘(立杰)派艺术特色刘立杰以唱工而见长。其拥有金声玉振的好嗓子,唱来清逸绵远、浑厚甜润、中气充沛、字正腔圆。以唱工繁重的安工老生戏为其专长。封至模在《木匠红——刘立杰》中赞其“如《八义图》《李陵碑》《让都城》《乾隆打宫》《豫让剁袍》《黄河阵》《反徐州》等,唱来韵味隽永、腔音好听,每聆佳作,令人神志清新,胸际舒适,宛如炎暑柳荫饮一杯雨前茶,说不出的酣畅爽朗!凡是气宇轩昂、风度温雅的帝王卿相,文人学士一类的人物,如《打金枝》之唐代宗、《状元媒》之吕蒙正、《徐州堂》之徐达、《忠保国》之杨波,他都刻画人神,高人一等。”。据传,当时不少观众专听其《八义图》程婴“挂画”一场所唱“幸喜得今夜晚风清月朗,可怜把众烈士一命皆亡”两句唱腔,此腔唱毕,便心满意足而去,回家睡觉,也觉安适香甜,心无牵挂。在渭南少华村演出《吴起回国》,只唱了“上得城楼用目瞧,吴起儿啊你回来了”两句,台下顿时趋者若狂,全村人众,即刻抬食盒,捧礼物,劝饭酒,以致不得不重新再唱一回“上得城楼……”两句,其胜人处可见一斑。刘(立杰)派唱腔刘立杰有文化,知书明理,无论演出还是排导,对戏剧艺术和人物性格,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演《激友》时所唱“我的志气比天高”一段,从板式安排到行腔运调,颇有独创。如唱至“时不来”三字,一反传统窠臼,往开一扬,改代板唱“暂且把(使一小腔)麟角将养”拖腔,好听至极;再接唱“有一曰风云会我要(此二字也系他加入)倒海翻江”,顿时大有一种志士不可屈的气象。再如“鱼池水得了风能起波浪”一句的拖腔,别人都是唱完“波浪”二字的小腔之后随即长拖,但他认为,“腔”必由字而出,应当再唱出“浪”字,就“浪”字拖长两音方合规。可见他对戏曲唱腔有深刻研究,而且在其唱腔旋律上也是独树一派的。刘(立杰)派代表剧目与传承刘立杰以唱工繁重的安工老生戏最为见长,如《八义图》《李陵碑》《让都城》《乾隆打宫》《豫让剁袍》《黄河阵》《反徐州》《日月图》《吴起回国》《苏秦激友》《鲁相拔魁》等。刘立杰一生培养的戏剧人才很多,其中刘易平、沈和中、王斌秦、崔晓钟、王应钟、刘琼钟、惠醒秦、姜望秦、汤秉钟等出类拔萃的演员,皆出于他的门下,他的艺术创造在其学生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刘立杰门徒虽多,影响最大者当推刘易平(见刘(易平)派)和沈和中(见沈(和中)派),原因在于此二人在继承乃师基础上又形成自己的唱腔流派。崔晓钟是刘(立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1911年。陕西西安市人,主工花旦、小旦。12岁入秦钟社学戏,拜刘立杰为师,出师后,以演出《贺后骂殿》而名动一时。1931年前后,已是新声社和正俗社的挑梁旦角演员,并被西安观众誉为“秦腔皇后”。1940年应邀至兰州、天水等地演出,以主演《黄花岗》之钟女、《走雪山》之曹玉莲等角色声誉鹊噪,尤其所演钟女,因扮相俊美,唱腔甜绵而轰动金城。擅演剧目还有《燕子笺》《柜中缘》《三回头》《白蛇传》《白玉楼》《五典坡》等。 -
82019-10
[ 词条 ]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
原称中国秦腔艺术节。2000年由中国戏居瞭协会和陕、甘、宁、青、新五省(区)文化厅、文联以及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西北剧种剧目的展演活动。艺术节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五省(区)轮流承办,第二届开始改称为“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艺术节旨在检阅和总结秦腔艺术的发展成就,奉献高水准、高品位的精品剧目,同时推出优秀戏曲人才。期间除本戏、折子戏展演外,还包括清唱、梨园书画展、戏剧脸谱展、秦腔艺术教育成果展、秦腔名家风采摄影展和戏剧与秦腔艺术理论研讨会等活动。 -
82019-10
[ 词条 ]兰州市秦剧团
甘肃秦腔演出团体。1958年8月30日正式命名。初为国营公助性质,1959年2月改为国营剧团。先后担任团长的有李寿亭、靖正恭、刘国柱、李天缝、王建基、党成德、关维民、严森林等。设团务会、艺委会、行政科、戏剧科及演员队、乐队。自1959年到1964年,主要演员有靖正恭、张方平(须生)、刘金荣、党玉亭、薛志秀(须生、女)、金爱莲(青衣、小旦)、王彩霞(文武花旦)、郑守乐(须生)。编剧薛寿山、李智、导演焦云平,舞美设计庄用中,琴师李智中,鼓师杨培林。演出的主要剧目有《赵氏孤儿》《生死牌》《薛刚反唐》《秦香莲》《游龟山》《拆书》《祭灵》《争先锋》《二启箭》《辕门斩子》《金沙滩》《白玉楼》《双官诰》《玉支现》《梁秋燕》《高山流水》《东风万里》《三世仇》《两颗铃》《红色医生》《服务新风》等。其中有些剧目在参加省市举办的各项戏剧调演中,获得过多项奖励。1964年7月30日,白银市秦剧团并人兰州市秦剧团,组建成兰州市秦剧第一团和兰州市秦剧第二团。1966年两团合并,1969年9月撤销建制。1970年8月重新恢复,排演“样板戏”。1979年8月,调整剧团领导班子,组建两个演出队,恢复上演优秀传统剧目。该团自建团后,先后创作演出了近50部剧目。培养了百余名演职人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表演和演奏人才。 -
82019-10
[ 词条 ]天水市秦剧团
甘肃秦腔演出团体。创建于1956年5月,前身系四川广元县秦剧团。1958年7月,天水、武都两地区合并,剧团合并为天水专区五一秦腔剧团。演职员200余人,拥有米新洪、温警学、祝慕民、王福民、张兴裕、赵新启、米新焕、李雪梅、陈素珍、阎淑琴、张正武等著名演员。代表剧目有《烈火杨州》《铡美案》《辕门斩子》《五台会兄》等。1961年,天水、武都地区分治,又恢复为天水地区秦腔剧团。1963年4月各县级剧团撤销,从各县剧团选调60余名优秀演员充实力量,成立总团,1964年年底,原以天水艺校组建的三队调为天水地区文艺工作团。1966年3月二队交天水县。地区秦剧团组建后,以演秦腔为主,兼演眉户、陇剧、影子腔,共计排演剧目140余本。其中现代剧目40多个。创作剧目有《红旗插上东梁山》《陇上红缨》《雌雄剑》《万家春》等10多个。保留剧目有《游西湖》《铡美案》等30多个。先后越省参加调演、汇演7次。《红旗插上东梁山》曾参加西北五省(区)戏剧观摩演出大会。陇剧《万家春》获省剧本创作二等奖,并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电影戏曲片。该团培养了一批优秀中、青年演员,其中有邹连蕊、白可见、高锐、王汝丽、李秋芳、齐天水、张鹿娃、孙爱兰、孙菊兰等。 -
82019-10
[ 词条 ]垫板
见尖板。 -
82019-10
[ 词条 ]丧葬戏
亦称“门丧戏”。秦腔演出习俗。旧时,富豪人家办丧事、过三年时,在祠堂或席棚设台,邀约戏班专门演出的悲凉伤感剧目,故名“丧葬戏”。如《诸葛亮吊孝》《刘备祭灵》等,皆系常演剧目。若悼念长辈则唱《北海祭祖》、祭奠弟兄则唱《哭桃园》、悼祭晚辈则唱《双金丹》等。“丧葬戏”一般先演折戏后演本戏,短者一天一夜而止,长者三天四夜不限,承应“丧葬戏”的班社,不仅演戏,有的地方还要承担“献饭”“迎宾”“送天”等乐人职能。主家除给台上送规定的饭菜、烟酒之外,在戏价、招待等方面一律从优。 -
82019-10
[ 词条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陕西戏曲演出、研究团体。前身为1952年12月西北民众剧团、西北实验戏剧学校、西北行政委员会文化部戏改处合并成立的西北戏曲研究院。1955年4月,又同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陕西省眉户剧团合并,更名陕西省戏曲剧院。马健翎首任院长,柳风、姜炳泰、黄俊耀任副院长。历任院长杨兴、陈彦等。下设三团、一个演员训练班和一个艺术委员会。一团为秦腔团,王群定首任团长;二团为眉户团,李文宇首任团长;三团为华剧团,高鲁平首任团长。李正敏任演员训练班主任。王绍猷、袁多寿、王烈等为编剧,导演封至模、韩盛岫、史雷、张云、王小民、任保国、王伯芳等。秦腔教师有师淑琴、苏蕊娥、韩启民等。秦腔作曲有王依群、米晞、肖炳等;名琴师荆生彦、王东生、杨天基等;舞美设计祭鹤汁、祭鹤洲、戴战友等。主要秦腔演员有李正敏、刘易平、田德年、任哲中、高登云、阎更平、冯改民、杨金凤、华启民、王正秦、阎振俗等,陆续培养出马友仙、郝彩凤、蔡志诚、李继祖、炱宗汉、李东桥、李小锋、李梅、李娟、孙存蝶等一批新秀。1980年,改为现名,黄俊耀任院长。1983年杨兴继任院长。1987年,撤销演员训练班,成立青年实验剧团;1988年又并入陕西省同州梆子剧团,从此剧院共辖五个剧团。演出秦腔《刘巧儿》《屈原》《烈火扬州》《游西湖》《鱼腹山》《赵氏孤儿》《窦娥冤》《千古一帝》(两部)《西湖遗肢》等。陈彦创作的“西京三部曲”——《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中华艺文奖,并进入国家精品工程。还曾应邀赴曰本、芬兰、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演出。李东桥在《西京故事》中饰罗天福(戏曲研究院提供)秦腔方面出版了《秦腔晋乐》《秦腔打击乐谱》《秦腔板胡入门》《马健领现代剧选集》《秦腔板胡简明教材》《秦腔音乐唱板浅释》《秦腔语音讲座》《秦腔表导演艺术》《秦腔音乐概论》等专著。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李梅、李小锋合演《西湖遗恨》李正敏、田德年、刘易平合演《二进宫》贠宗汉饰《智取威虎山》之杨子荣 -
82019-10
[ 词条 ]宝鸡人民剧团
陕西秦腔演出团体。1950年在任哲中、刘遇道领导的艺声社基础上组建而成。1951年该团由乾县人民政府接收,更名乾县人民剧团,刘遇道首任团长。1953年由宝鸡专署接收后,易为现名。主要演员有张清义、王振国、崔惠芳、高新岳、曹海裳、乔梅英、董存秀、肖新民、杜生斌、张杰民、杜秀霞等。著名演员崔惠芳曾在老山前线为解放军演唱。从建团至1975年,六次共招收学员100名。除上演秦腔传统戏外,还兼演眉户剧、碗碗腔。其中秦腔《拆书》《白蛇传》《血汗衫》,以及现代戏《丁家姐妹》《丫鬟断案》等剧先后参加陕西省戏曲调演,部分剧目获奖。崔惠芳、赵阳武演出《泣血无字碑》剧照(戏曲研究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