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勾脸
秦腔净角演员面部化妆称“勾脸”。净角面部化妆有8步程序,即洗、抹、擦、画、勒、意、粘、挂,称为“勾脸八字诀”。①洗。包括刮头畔、洗脸、剃须。刮头畔是秦腔净角化妆程序之一。因净行演员勾画脸谱,额面起势须高,化妆前须刮净头顶前端头发,故称“刮头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有的净角演员留长发,刮头畔不便,化妆前用一布条勒在额畔,遮盖头部前端长发,取代“刮头畔”。但不蓄长发者,仍须妆前刮净头畔。②抹。即画出眉窝、眼窝、鼻窝,使脸谱构图定位。③擦。即画额与两膛,使之呈现三大色块。因其用笔涂刷蹭擦,故日“擦”。④画。主要是勾勒线条、纹样。⑤勒。勒头带提眉、扣网子、勒水纱。⑥意。即提眉后眉梢向上移位,额部亦有所牵动,再加着力点画,以显神气。⑦粘。粘眉粘痣,燃灯佛脸谱还须用棉花粘出油灯形象,增强其凸起层次;⑧挂。即戴口条、插耳毛。 -
82019-10
[ 词条 ]头搭
头搭又称“头面”。秦腔旦行角色发面饰物的总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秦腔旦角头搭十分简陋,仅有帘子、纸花。其后渐次发展,并与京剧“头面”饰物名目相类似。包括巴巴、蝴蝶、顶花、耳挖子、小蝴蝶、偏凤、蝙蝠、纂梁子、孤独针、八角耳坠等一整套用品。另按其制作材料和用途,分为银泡头搭、水钻头搭、点翠头搭、亮片头搭、皮珠头搭5种。①银泡头搭。秦腔旦行角色发面饰物的一种。全副30支,以铜为胎,表面键银。巴巴为泡状,故京剧称“银泡”。其色单一。饰于额前一排,剧中贫穷及守寡妇女,如《赶坡》中王宝钏、《三娘教子》中王春娥等,均戴此饰物。②水钻头搭。秦腔旦行角色发面饰物的一种。全副50支,用高级玻璃仿制成钻石,镶嵌于饰件之上。色分红、蓝、白、紫(雪青:四种,一副一色,绚丽夺目。剧中少妇少女,如秦腔《拾玉镯》中孙玉娇、《柜中缘》中许翠莲等,均饰戴此头搭。③点翠头搭。秦腔旦行角色发面饰物的一种。全副50支,用翠鸟羽毛粘贴在饰件之上,色呈湖蓝,能给人以华贵庄重之感。剧中贵族妇女、大家闺秀,如秦腔《打金枝》中金枝女和青衣行《宇宙锋》中赵艳容等,均戴此头搭。④亮片头搭。秦腔旦行角色发面饰物的一种。以铁丝焊成骨架,将亮片粘缝串缀骨架之上制成。色分红、白、绿等多种,呈金属光泽,颇显华丽。⑤皮珠头搭。秦腔旦行角色发面饰物的一种。以铁丝焊成头搭各件骨架,再将皮球串缀其上制成,有白、红等色,各呈光彩。 -
82019-10
[ 词条 ]陈(雨农)派
陈雨农创造的唱腔流派。陈雨农(1880~1942),名嘉训,号雨农,乳名德娃。陕西西安市人。11岁入班学旦,与刘立杰(木匠红)同为临潼华清班的师兄弟。其授业老师,本系当时的一个无籍之名老旦,之所以后来他能戴上“秦腔状元”“秦腔王瑶卿”等桂冠,完全取决于他本人苦学不倦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陈雨农的腔是二十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秦腔流派之一,在近代和现代秦腔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唱腔连同表演,融会成陈派艺术而影响着后世。他仅存的《断桥亭》唱腔,已成为秦腔艺术宝库中最珍贵和最具有纪念意义的艺术精品,受到人们的珍惜和热爱。民国初入易俗社,任教练30余年,贡南犬最多。王绍猷作诗赞其曰:洞天春晓,桂林秋风,穿丝咽草,技冠群英。陈(雨农)派唱腔特点 陈雨农的嗓音纯正,虽也多以假嗓模拟女声音色,却能大开大合,柔腻入微,毫无矫揉造作之嫌。他很讲究四声字眼,挺拔处响遏行云,回旋处余音绕梁,尤重吐字,加上精湛的技巧,直扑心底。一字一音都能打远响堂,直扑心底。他的喷口功力极强,字字如同枪膛的弹丸,拖腔时却又柔肠百转,特别他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耍腔”技巧,诸如《断桥亭》[滚板]中的“4561”拖腔等处,他借助下腭的开合和气息控制,唱得声不大而旋律相当分明,让人听来既调皮又讨俏,还颇具感情表现力。陈雨农(易俗社提供)陈(雨农)派艺术特色 陈雨农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从研究角色、分析剧情入手”,“对已有的表演程式经常给予突破,加上创造发展”(封至模语)。陈雨农在唱腔制作上,可谓功绩卓著,一生独创过不少新腔并至今仍广传于世。因其既遵前人老章故谱却又不为老章故谱所囿,常以现实主义表现方法,通过对生活原型的高度提炼概括,对其给予突破、发展、创新,塑造出角色丰满的艺术形象。他最擅长于突破七字、十字对偶词格,以二字、三字、四字、五字,甚至十多字、二十多字等长短不一的句式,促使板式、腔体产生变化与更新,来深刻准确地传情示意。《昆阳战》中的“莺儿黄”、《双锦衣》中的“数罗汉”等唱腔,便是他以词格的变化,促就唱腔的板式、旋律、腔体较大变化的例证之一。同时,他还擅长将关中小调、眉户、京腔、汉剧等音调同传统腔唱腔 音乐相糅合,并使二者水乳交融,无一生迹可寻。《双锦衣》姜琴秋所唱“升阶上得大雄殿”,虽然看似仅以[二六板]一种板式唱出,但其中的变化却相当丰富灵活。如“而今无他恋”数句唱腔,就糅入了眉户[软月调][闪扁担]的一些音乐成分。另有诸如“数两厢”等词句,多处变“眼起板落”为“板起板落”,形成一种[碰板]形式的新型板类。类似这样新奇而不离奇的腔调,不只在加强[二六板]旋律的歌唱性和抒情性方面开了先河(结构上具有分节歌体性质),还把传统秦腔音乐从古朴风格向现代审美情趣的领域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腔调至今仍被广为衍用。陈雨农对呐喊、说白、哭诉性质的[滚板]唱腔的革新发展也是划时代的。[滚板]即[滚白],其唱词本系散文体式,不对仗,也不合辙押韵,甚至句式的长短与分节也无定数,完全如同戏中的道白一样。陈雨农却将其改造复仓喊规贝昉整、韵辙分明的五言体式,并促成该板式唱调上下句之间的强烈对比,明确了调性,加强了旋律性和歌唱性。他那久负盛名的《断桥亭》白娘子“薄命女姣娥”[滚板]唱腔(百代公司唱片),即是他苦心孤诣的结晶。陈(雨农)派代表剧目与传承 陈派代表剧目以《走雪山》《锦绣图》《杀妲己《《珍珠衫》《洛阳点炮》《杨傅争亲》《背娃进府》《皇姑打朝》等尤为闻名。陈雨农桃李天下,传人几乎遍布西北。陈雨农原为西安易俗社早期首席教练,该社学员几乎都受过他的指导,路习易、雒秉华、宋上华、杨令俗、王月华、李景华等数代秦腔明星,亦都是在他的艺术指导和影响下走上成功之路的。特别是旦角演员,刘箴俗、刘迪民、王天民等一代大家,皆经他亲自教诲。有“陕西梅兰芳”之誉的秦腔名旦王天民也是陈雨农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其高超演技和独到行腔,既可上掩乃师,又可下超同列而独立成派(见王(天民)派)。刘迪民 陕西秦腔演员,工花旦。生于1891年。祖籍湖北郧阳,寓居西安。1914年考入陕西易俗社,陈雨农、党甘亭均为其授业老师。出科后,在该社演戏,其声誉几与刘箴俗齐名’号称“二刘”,被誉为“易俗社六君子”之一。1932年以后,充任该社教练,成为陈雨农得力助手。王绍猷《秦腔记闻》评论说:“学有根底,标准典型,登场献技,鸡群鹤鸣。”代表剧目有《庚娘传》侣四娘》《殷桃娘》《夺锦楼》《韩宝英》等。1945年病逝于西安。王月华 陕西秦腔旦角演员,主工花旦。生卒年不详。陕西蓝田县人。陕西易俗社第十期学生。系陈雨农之高足。1935年初露头角即显峥嵘,成为继刘箴俗、王天民之后最优秀的旦角演员。拿手戏有《竹影斧声》《走雪《三回头》《周文送女》《蝶哭花笑》《殷桃娘》等。尤以《竹影斧声》最为出色,已成剧坛绝唱。1938年,因枪支走火而不幸身亡。终年只十几岁,仅有1934年上海百代公司为其所灌唱片《走雪》留世。李景华 甘肃秦腔演员。工文武小生。生于1904年。陕西蓝田县人。七岁入易俗社学艺,师承陈雨农、李云亭。能戏颇多,代表剧目有《打柴劝弟》《拷寇》《周仁回府《长坂坡《等,尤以贫生戏见长,如《激友》《吃鱼》《坐窑》等,者P能刻画入微,还兼演老旦和丑行。抗日战争期间,到甘肃平凉新民社任领班长,后在兰卜1新兴社、宁夏觉民社、静宁文化社搭班演出。他聪明机智,有“小诸葛”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静宁县秦剧团团长、导演和主演。1959年调甘肃省戏曲学校任教,1961年当选为甘肃省第二届政协委员。1979年去世。杨令俗 陕西秦腔小生演员。生于1919年。陕西西安人。10岁考入陕西易俗社,师从陈雨农、赵杰民等。初习小旦,后改工小生,尤以贫生见长。舞台作风严谨,唱腔古朴大方。代表剧目有《西厢记》〈夺锦楼》《盗虎符》《京兆画眉》《奇双会》等。曾获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1998年去世。宋上华 秦腔一级演员。工花旦。生于1918年。陕西西安市人。12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师从陈雨农,是继王天民之后该社的著名男旦。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已享名。表演细腻柔和,活泼自然,常与杨令俗同台合作,相得益彰。代表剧目有《拷红》《杀狗》《龙门寺》《奇双会》等。尤擅刻画人物性格,生动地塑造出红娘的聪慧伶利、焦氏的泼辣善辩、刘翠屏的文静端庄。曾以《杀狗》之焦氏,获1952年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二等奖。2002年去世。 -
82019-10
[ 词条 ]毛朋
秦腔《四进士》人物造型。进士出身,官居八府巡按,是民间想象中能够体恤民情、解民疾苦、公允办案的清官化身。该人物造型属生行,以须生应工。平定儿、黑娃、李炳南、孙广乾、杨生禄、文汉臣、李夺山、肖顺和、康正绪、李正斌、余景民、陈信民、穆九龄、姜能易、温警学、高升平、雷开元、贠宗汉等都饰演过这一角色。其扮相为俊扮,挂黑三绺,戴道冠,穿黑道袍,系丝绦,下穿红素彩裤,足穿厚底靴。在《上告》一场中,戴纱帽,穿绣金团龙红蟒,围玉带。陕西省淳化县人民剧团陈迎军饰《四进士》之毛朋、魏海棠饰杨青(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音彩
秦腔传统演出中用乐器、口技等制造舞台配音效果的统称。如更声、水声、马嘶、鸡鸣、风声、闪电、婴儿哭叫以及掌号等皆属其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晶体管音响设备的广泛应用,传统秦腔声彩技艺又进入手工音响和电子音响相辅并用的新时期。1976年西安易俗社、西安秦腔二团创造出由电子线路控制的枪声效果器,可模拟各种枪声、炮声、爆炸声及雷声、雨声等效果。秦腔传统的音彩效果主要利用堂鼓、手锣、梆子、镲、唢呐等乐器和技效果配乐,现代音效则利用电子音响配乐。 -
82019-10
[ 词条 ]油妆
又称“浓妆”。秦腔面部化妆的一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秦腔生、旦角化妆所用化妆颜料改用戏剧油彩,故称“油妆”;又因电灯照明逐渐普及,舞台灯光日益加强,生、旦化妆趋浓趋艳,故又称“浓妆”。化妆程序为洗脸,剃须刹鬓;包发;抹面油(凡士林);拍彩、打底色。其中旦角、小生偏白,老生偏黄,须生、武生偏丰示。抹眼窝、打面红,即用大红或玫瑰红,依舞台灯光而定;白粉扑面定妆,并用排笔刷净,粉多用淡肉色粉;描眉、眼,以红画唇。 -
82019-10
[ 词条 ]扎判
秦腔塑型方法之一。多用于判官而得名。扎判顺序:先备两根长约66毫米、粗约16毫米的草棒,分别上和臀部,再用棉包垫于胸、腹、外套袍服,使其形体怪异,挺胸撅臀,耸肩缩颈。除判官外,扎判也常用于周仓和哼哈二将等角色。“扎肩”也属扎判一类,剧中多用于垫高双肩以增强其角色威风和怪异之感。如秦腔《五台会兄》中杨五郎,穿箭衣打好花样丝绦后,外穿纱褂或黑道袍,并将纱褂袖子窝于肩上,扎出两朵黑绣球;《黄花山》之闻仲,则在黑靠上扎肩并在靠背架上扎红、黄、蓝、绿、粉五色大彩球,靠旗挂幡,以突出人物奇伟和神秘之感。 -
82019-10
[ 词条 ]任(哲中)派
任哲中创造的唱腔流派。任哲中(1927~1995),秦腔一级演员。陕西永寿县人。13岁入兴民社学艺,从师封至模、刘毓中等。最早工旦,后改小生。15岁又进晓钟社,以唱腔流转自如而称著,擅演唱低凉哀怨的剧目。并形成婉约凄楚、酣畅清醇的艺术风格,人们誉为“任家腔”。代表剧目有《激友》《坐窑》《悔路》《抢盒》《双黄逼官》《伐子都》《花亭相会》等。尤以《周仁回府》最为享名。并名扬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享誉西北,成为名冠三秦的“活周仁”。1954年调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曾获1956年陕西省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任(哲中)派唱腔特点任哲中的嗓子属于“云遮月”一类的功夫嗓,多涩音、沙音,少膛音、亮音。乍听像是嗓门隔着一层薄雾,朦朦胧胧,可是一旦溜开唱热,不仅共鸣亮度皆来,还显得粘弦浑成。有些观众专门喜听他这种“半透明”的味儿,认为情足、韵浓、耐久,别有一番情趣。任哲中唱戏越往后越火爆,越卖劲,观众也就越来劲、越过瘾。就如饮深藏密窖了多年的陈酒,醉醇如醪而又不知其醉。任(哲中)派艺术特色任派唱腔风格鲜明,个性独具。既有中路腔的华婉,又有西府腔的朴实;既有小生腔的潇洒,还有花旦腔的旖旎。其自幼在西府腔中泡大,从艺后又多受中路派诸多名家如刘毓中、施学义、肖玉和等人指点提携,自己又以旦工开蒙、小生专工,加上嗓音条件宜演低凉悲剧,从而形成婉约凄楚、酣畅醇厚的独特艺术风格。任派唱腔突出的特点是善于通过各种装饰音群的繁用而促成其强烈的抒情色彩。他常在唱腔的正音之外,或由上而下地以多种音频作三、四、六、七度的交叉挑滑。以此创造出如同春莺溜啭般的醇韵,并作为一种独特音调弥满唱腔始终。吐字上他也有与众不同之处,如《周仁回府?悔路》一剧所唱“肝胆裂碎”的“肝”,便是他一反传统风格,有意挤到装饰倚音音位唱出的一个例证,这种不摆正拍而摆偏拍的方法,立使唱腔顿生俏皮、紧凑的气韵与情趣而独树一帜。而对于散板的出新,主要集中在腔幅的扩充和气口的选择两个方面。《悔路》中周仁所唱“糊涂的兄长啊”这句“叫板腔”,便是在传统唱腔基础上,借助于扩充手法使其拖腔继续长驱低回的一个例子,从而大大增强了唱腔的委婉曲折,也为角色抒发情怀创造了条件。他对气口设置的独特性则在于本该换气的地方却不换气,不该换气的地方又偏偏换气。如周仁所唱“学一个图富贵忘恩之局,昧良心学小人原为用计。哎!她那里……”这段[带板]唱腔,他避开唱词句逗换气的常规位置而将气口统统后移,使得第一句与第二句“昧良心”三字相连,第二句又与第三句“她那”二字一气这是他为表现特定情绪所加,并同旋律中掺和的欢、苦音交替无章等共同描绘出周仁当时语无伦次的心态收到了十分强烈的戏剧效果。任(哲中)派代表剧目与传承任派代表剧目主要有《激友》《坐窑》《悔路》《抢盒》《双黄逼官》《伐子都》《花亭相会》等,尤以《周仁回府》最为享名。任(哲中)唱派在民间业余好家中相当风靡。正式拜师受艺的传人,主要有何全忠、焦瑞霞等。何全忠新疆秦腔小生演员。1942年生。陕西西安市人。13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十七师猛进秦剧团,并随团学艺,曾拜任哲中为师。在传统戏曲唱法基础上,适当揉以美声发声方法,使演唱更显高亮而柔润。常演有《游西湖》之裴瑞卿、《恩仇记》之邓炳如、《胭脂》之宿介、《三滴血》之周天佑、《周仁回府》之周仁等。焦瑞霞秦腔一级演员。女。工文武小生。1943年生。陕西西安市人。14岁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训练班。I960年毕业分配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剧团。先后在《白逼宫》《打柴劝弟》《花亭相会》《盘肠战》《清水衙门糊涂官》《西湖遗恨》《屠夫状元》《寇准升堂》《四郎探母?坐宫》等剧目中担任主角。1994年拜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为师,艺技大进,尤其唱功,酣畅淋滴,声韵独特。任哲中饰《周仁回府》之周仁(戏曲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