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8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张优人
张优人(生卒年不详)清咸丰、同治时期演员。工丑。《靖远县志忠义传》载云:“优人张某,工歌舞,善诙谐。同治五年(1867)城陷被执。贼素闻其名,使演剧,许以不杀。拒之,且引往事大骂逆贼,贼怒杀之。” -
82019-10
[ 词条 ]周至县北司竹火神庙戏楼
陕西古戏楼。位于周至县东乡北司竹村头娘娘庙对面。建于清光绪年间。坐东北向西南,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台面棚以木板,四周环以挡风木板,三面封闭,一面看戏。台基高2米,台口宽4.8米,总进深7.8米。每年农历三月初一日逢会,唱戏三天,酬神娱人。 -
82019-10
[ 词条 ]尾声
秦腔唢呐曲牌。最早指宋代诸宫调、南北曲以来各种套曲中的最后一曲,明末以后衍变为戏曲唢呐曲牌。昆曲、京剧中皆有。通常在全剧终了时用唢呐吹奏,作为结束曲。秦腔[尾声]唢呐曲牌,源于昆曲。可裁截使用,故有[全尾声][前半截尾声][后半截尾声]之分。秦腔在用法上颇为特别,在传统的演出中,当剧中人物最后一句唱腔或者念白出口时,唢呐便起奏[全尾声],观众一听即知剧目结束了。待人物下场,演出结束时,唢呐再奏[前半截尾声],随后还要继续吹奏[后半截尾声]。因为有些剧目需要“尾声”,这样便出现剧目结束和演出的两次吹奏[全尾声]的情形。 -
82019-10
[ 词条 ]临洮县八千春戏园
甘肃戏园。位于临洮县城石桥街西首。民国初年由当地乡绅李增禄以八千银兀建造,故名“八千春”。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台基以砖石砌成,高1.5米,台口高6米,宽5米,台深4米,舞台顶为人字形木梁盖瓦,舞台两侧有厢房各六间,对面有看楼四间,二层设有木栏杆,台前为广场,可容千人看戏。看楼后有门,上书“八千春戏园”,戏园北侧为马王庙。1958年改为农机仓库,1961年因修建学校拆毁。 -
82019-10
[ 词条 ]带板
带板亦称[双锤带板]。秦腔板式唱腔之一。是一种节奏非常独特的“散板”类板式唱腔。它的唱腔部分,节拍十分自由,故以“无板无眼”的“散板”拍子记谱;伴奏部分节拍非常严谨,而且鼓师以剁板节奏击节定眼,故取用有板无眼的四一拍子记谱,由此在唱、伴两个声部上,形成散与整、急与缓、快与慢的节奏交错和层次对比,构成一种“紧打慢唱”的独特表现形式,使它既能表现悠闲自得的松弛情绪,也可以表现紧张激烈的冲动情怀,尤其适合表现内紧外松的戏剧感情。当舞台上或唱腔中一旦出现这类板式,意味着戏剧冲突和人物情绪已进入强烈而异常激动的场面。[带板]类的板式唱腔,依然是上、下句的结构体制,填入的唱词多为七字句式、十字句式两体。由于它在节拍节奏上的丰富变化,促成它繁多的名称,有以调性命名的[欢音带板][苦音带板];以速度命名的[慢带板][紧带板];以板头击乐命名的[七锤带板][四锤带板][三锤带板][浪头带板];以曲调和节奏特点命名的[慢双锤][紧双锤][慢带板][紧带板]等。名称不同,表现的情绪也不同。尤其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是[带板]与[双锤]结合在一起,独立构成一个完整的唱段,并在强烈的节奏对比中形成各自不同的情绪表现。①[慢带板]。一种行腔速度自由、伴奏节奏急紧的板式唱腔。特点是演唱为“无板无眼”,伴奏为“有板无眼”,构成“紧打慢唱”十分烈戏。既可以刻画人物的雍容与闲雅,也可以表现人物内心的紧张与激动。一般置于唱腔首尾,并同“有板无眼”的[双锤]联套唱出。欢、苦音皆可演唱。以欢音腔唱出的[慢带板顶]如《黄鹤楼》周瑜出场所唱“黄风吹动了长江浪”一段,以苦音腔唱出的[慢带板]如《庵堂认母》王志贞所唱“他把那血书字谜说出唇”一段。②[紧带板]。即腔速较急紧的[慢带板]。③[慢双锤]。亦称[双锤带板]。鼓师以双锤敲击鼓板伴奏而得名。特点是有板无眼,消眼起唱,板位落腔,节奏紧凑,极富朗诵性质。适宜于表现激动紧张的情怀。欢、苦音皆可唱出。欢音[慢双锤]唱腔如《空城计》诸葛亮所唱“我正在城楼调琴韵”,苦音[慢双锤]如《三世仇》虎儿娘所唱“虎披羊皮把人伤”。④[紧双锤]。即腔速较急紧的[慢双锤带板]。"[叮板双锤]。亦称[剁板]。[带板]变体的一种。因“剁”着字或“剁”着板演唱,故名。⑥[喝场]。俗称[喝场子]。[带板]变体的一种。特点是散板拍子,带有呼唤和哭诉的性质,唱词以呼唤剧中人名者居多,三起三落方止,一般插入[带板]上、下腔句之间唱出,净角[喝场子]尾句还多带以假嗓翻高八度的“犟音”,艺人称此为“腔”,故又称[喝场腔]。仅苦音而无欢音,多用于表现悲恸欲绝的哭喊。如《五台会兄》杨延昭所唱“我的杨五郎、好惨的五郎、好惨的五郎”。它不能独立成段,也不能单独唱出。 -
82019-10
[ 词条 ]赵双民
赵双民(1932~ )秦腔演员。工丑。陕西扶风县人。自幼在家乡新民社学艺,受阎振俗教诲并得其真传,出师后随社演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七师猛进秦剧团进疆。其嗓音洪亮、高亢奔放,尤善大段数板,速度越快,吐字越清。擅演《拾黄金》之仁义、《屠夫状元》之胡三、《打砂锅》之董不清、《杨三小》之杨三小、《三滴血》之晋信书等。 -
82019-10
[ 词条 ]《李秀成》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石兴亚、陈文鼎编剧。1955年甘肃省秦剧团首演。沈和中、景乐民、田玉林、李华一等演出。本剧讲述了1856年,清钦差大臣和春,率重兵围困太平天国首府天京。时李秀成隔江屯兵蒲口,不能解围。天王洪秀全误听谗言,下沼封江。李秀成在前有大敌、后无退路之际。“内抚众将离弃之心,外施分兵之计”。明打杭州以诱和春会兵建平,大破雄黄镇,一举击溃江南六营,解天京之围。和春仓皇逃奔苏州,缢死浒墅关。 -
82019-10
[ 词条 ]通渭县陈家坡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通渭县锦屏乡陈家坡。始建于明末,清光绪年间重修。坐东向西,与回龙山显王庙相对。砖木结构,挑檐高脊金殿顶,占地91平方米。总高8米余,左右有立柱各两根,木板台面,将舞台分为上下两层。台宽9.4米,台口宽7米,台基高2米,进深7.55米。前台盖顶下装有木制卷棚,俗称“暗卷”,为旧式隔音设施。后合山墙南侧中间开一门,下有台阶,供演职人员出入。逢庙会演戏。